比整个中国都要大的西伯利亚,为什么只属于俄罗斯?
比整个中国都要大的西伯利亚,为什么只属于俄罗斯?
在阅读此文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。
文 | 笑史云烟
编辑 | 笑史云烟
西伯利亚的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。
浩瀚无际的西伯利亚,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。其辽阔的领土面积远超中国和加拿大,却属于俄罗斯一国。
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并非金发碧眼的斯拉夫人,而是黑发黄肤的北亚民族。
西伯利亚的地域范围从乌拉尔山脉起东至白令海峡,北抵北冰洋,南邻中国与蒙古。
然而,这个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却始终处于历史的边缘,很少为人所知。
01
西伯利亚被称为“苦寒之地”的魔鬼大陆,在中国古代就已经为中国人所知。
《庄子·逍遥游》中所描写的“北冥”很可能就是指的贝加尔湖,可见西伯利亚自古就是中国认知的一部分。然而由于气候恶劣,中国历来对其毫无兴趣。直到近代,西伯利亚才真正为外来民族所开发。
西伯利亚之大,面积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,几乎可以容纳下整个欧洲。而在南部以外,大部分地区都属于苦寒的永久冻土区,这使它成为一个荒无人烟的魔鬼大陆。
然而在它的腹地,蕴藏着丰富的资源,仅仅是石油储量就高达了全球的22%。
在古代,西伯利亚虽不是无人区,但是局限于南部地带。北匈奴曾经活动于贝加尔湖一带,而后来的突厥人和蒙古人也只控制了部分南部地区。
由于西伯利亚过于偏僻,中国历史上实际统治过西伯利亚的只有两次,一次是唐代设置的安北都护府,一次是元朝时期划定的行省。但更多时候,西伯利亚都仅仅停留在中国的认知范围内。
真正意义上的开发者,则是后来崛起的俄罗斯人。
西伯利亚风寒冷峻,幅员辽阔,这片土地对两国的吸引力都很有限,中国本土气候温暖,而西伯利亚寒冷荒芜,南北差异巨大,这限制了中国北上的步伐。
相比之下,俄国虽然距离遥远,但其来自欧洲大陆的气候环境变化更为缓慢。所以俄国人进入西伯利亚的适应性较强。
当然,我们也要注意到,西伯利亚并非完全不毛之地。
财富潜力也使这个区域值得争夺。西伯利亚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,开发难度却很大,这需要足够的科技积累和组织能力。
16世纪起,为了躲避西方列强的压迫,俄罗斯把目光投向了东方,这一时期正值毛皮在欧洲十分抢手,于是哥萨克骑兵首先抵达西伯利亚,开启了俄国殖民之旅。
随后,沙皇颁布免费占地政策,大量俄罗斯人涌入西伯利亚,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殖民统治。到了17世纪,俄国已经占领了西伯利亚的80%,与此同时,它也与满清在此碰面,雅克萨之战后,清朝错失了进一步北上的机会。
19世纪,欧洲工业革命让俄国实力大增,而清廷积弱不振,连番不平等条约使清朝丧失了黑龙江以北的所有领土,西伯利亚被彻底纳入沙俄版图,但由于技术条件所限,当时沙俄也只能开发部分地区。
真正改变这一切的,则是20世纪初修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,这条全长9000多公里的铁路不仅连接了俄国东西两端,也使西伯利亚的资源得以开采利用,没有西伯利亚的支撑,就没有后来的苏联强大。
可以说,拥有西伯利亚是俄罗斯崛起为世界大国的基石,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吞并西伯利亚的机会,但都因种种原因失之交臂,整个西伯利亚的开发利用,最终都成就了俄罗斯。
02
这里是地球上人迹最稀少的地区之一,西伯利亚的面积高达1300万平方公里,约占俄罗斯国土面积的75%。
然而这片广袤的土地上,却只居住着约4000万人口,仅占俄罗斯总人口的27%,令人震惊的是,西伯利亚的人口还在持续流失中。
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在于西伯利亚本身,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,这里交通不便,城市和村落都十分稀疏,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极为困难,更重要的一个原因,则是西伯利亚惊人的低温。
在这个纬度极高的地区,即使在夏季,平均气温也仅有10摄氏度上下,而到了冬天,平均气温则会骤降至可怕的零下40摄氏度。
在西伯利亚东部的小镇奥伊米亚康,气温甚至曾经低至零下71.2度,刷新了“地球上最冷”的纪录,在那里,气候变化全凭天意。
正因如此,尽管西伯利亚地域辽阔,人口却集中分布在接近中国和蒙古边境的地区,事实上,西伯利亚有超过60%的国土至今从未有过人类活动的记录。
其中绝大部分地区都被广袤的原始森林、沼泽和草原所覆盖,这片土地一年四季都笼罩在银装素裹的天气之下,只有短暂的夏季才会绽放出些许绿色。
在这片严酷的土地上,所有的生物都以浓密的皮毛抵御严寒,比如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:西伯利亚森林猫,它浓密的皮毛甚至可以达到体重的一半之多。
尽管环境恶劣,西伯利亚仍然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,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,勇敢的开拓者们为了追求财富,不惜冒着严寒和荒凉的风险,深入这片未知的土地,许多人为这片土地的开发付出了巨大代价。
甚至在当今,西伯利亚依然充满了未知与神秘,那里有我们文明未曾涉足的深林和雪原。
在这片广袤的荒原上,也许还隐藏着自然界未解之谜。
当人类文明有朝一日深入这片最后的边疆,又会发现怎样的惊喜呢?
03
俄罗斯如何做到彻底占据西伯利亚的呢?其实,工业革命带来的国力变化是关键。
以西伯利亚大铁路为例,这条穿越千里的铁路成就了俄罗斯囊括西伯利亚的梦想。有了它,俄罗斯得以连结这个遥远的边陲之地。反观中国,尚未建立起这样的基础设施,只能眼睁睁看着西伯利亚被俄罗斯占据。
但是,俄罗斯真能牢牢掌控西伯利亚吗?
如今西伯利亚的俄罗斯族人口出现负增长,这使俄罗斯政府担忧不已。他们害怕西伯利亚会落入蒙古人或朝鲜人等其他民族手中,甚至中国也在俄罗斯的担心之列。然而,西伯利亚面临的更严重问题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僵化。
正如俄罗斯政府的报告所指出,西伯利亚似乎仍然不太适应自由市场经济。虽说西伯利亚地广人稀,但实际开发率可能不足20%。除了极少数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,大部分西伯利亚地区仍是一片“空白”。严寒、生活物资短缺、交通不便以及缺乏现代化仍然困扰着这里的俄罗斯人。
以西伯利亚最大的城市新西伯利亚为例,人口也仅有162万左右。远东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的人口更是只有120万。
可见其他地区的情况不容乐观。近4000万西伯利亚人口中,80%是俄罗斯人,剩下的是乌克兰人、原住民等其他民族。大多数西伯利亚居民仍从事农业、畜牧业等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。
俄罗斯的“向东看”政策似乎也没能真正发展西伯利亚,而只是将其当作资源大仓库,服务西部地区。对俄罗斯人来说,西伯利亚更像一道战略屏障,其政治和军事意义远高于经济意义。
正因如此,俄罗斯才得以通过西伯利亚崛起为大国,扩张势力范围。这不能简单归咎于俄罗斯人,毕竟西伯利亚对人类来说“太不友好”了。广袤的土地上,严寒难耐,不适合大规模开发。
所以,西伯利亚之于俄罗斯,既是机遇,也是挑战。
它为俄罗斯提供了扩张的空间,但巨大的地域空间又令其难以有效利用。中国若想争夺西伯利亚,单纯依靠邻水关系是不够的。需要更先进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实力,才能与俄罗斯一争高下。
04
中俄在西伯利亚的力量对比,是多方面因素合力的结果。
它反映了两国社会发展、科技进步的差异,也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有关,客观条件和主观意志共同推动了历史的演进。
文明的发展和国家的崛起,需要科技、经济、制度等各方面全面提升。
在这个多元交织的世界里,单一的优势难以长期占据主导地位,我们需要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,厚植国家综合实力,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屹立不倒。
-
- 许世友将军之子许援朝,曾任安徽、江苏军区司令员,今年已经73岁
-
2025-09-07 17:09:02
-
- 舟舟:从弱智儿童到“天才指挥家”再到无人问津,究竟谁之过?
-
2025-09-07 17:06:48
-
- 作为中国的邻国之一,缅甸拥有怎样的历史文化?
-
2025-09-07 17:04:33
-
- 新农合隐藏用法:门诊能报几万块,不知道就太可惜!
-
2025-09-07 17:02:19
-
- 新农合隐藏用法:门诊能报几万块,不知道就太可惜!
-
2025-09-07 17:00:05
-
- 本田VS雅马哈!日本摩界曾经的一场3Q大战始末
-
2025-09-07 16:57:51
-
- 湖南26岁小伙吴永宁,高空极限挑战263米坠楼离世,结局令人痛心
-
2025-09-07 16:55:36
-
- “武打女星”高丽虹,嫁给师傅洪金宝,为前妻四个孩子一生未孕
-
2025-09-07 16:53:22
-
- 《我是一个贼》邱淑贞巅峰演绎 针砭英统下香港法制的黑暗与无道
-
2025-09-07 16:51:08
-
- 禁养犬种大揭秘!这49种烈性大型犬超吸睛!
-
2025-09-07 16:48:54
-
- 大连发布2023民生领域案件查办“铁拳”行动典型案件
-
2025-09-07 16:46:39
-
- 中国女篮冰山美人隋菲菲:曾和王治郅传绯闻,如今44岁仍旧单身
-
2025-09-07 16:44:25
-
- “最牛高考状元”王瑞鹏:高考749分差一分满分,如今怎样了?
-
2025-09-07 16:42:11
-
- 19年张扣扣被判死刑,在庭上自述杀人动机,4年后主审法官被抓捕
-
2025-09-07 16:39:57
-
- 香港富豪刘銮雄700亿被洗劫一空,如今甘比的真面目彻底暴露!
-
2025-09-07 16:37:42
-
- 2013年,24岁宁波女孩带2000元穷游西藏,失踪11年,真相如何?
-
2025-09-07 16:35:28
-
- 央视美女主持人王嘉宁:29岁结婚,老公年轻帅气,事业爱情双丰收
-
2025-09-07 16:33:14
-
- NO撞衫,遇一个迅速蹿红有态度的男装品牌Casablanca
-
2025-09-07 16:31:00
-
- 《佳宾访谈》迎来年纪最大访谈对象——107岁胡正先追溯红色电波中的热血传奇
-
2025-09-07 16:28:45
-
- 华为畅享MAX评测:这才叫“大”有可为
-
2025-09-07 16:26: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