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为什么中医认为湿气万病之源?哪些生活方式造成的呢?

2025-10-26 22:34 来源:奇闻网 点击:

为什么中医认为湿气万病之源?哪些生活方式造成的呢?

中医话湿气湿气是中医六淫邪气之一,被称为万病之源。

分为外湿与内湿。

外湿多因气候潮湿、涉水淋雨、居住环境潮湿等外在的湿气侵袭人体所致;内湿则是由于脾虚失健、肺失通条,肾失温煦,导致水湿停聚。

因此,防止湿气侵袭人体必须将外湿拒之体外,同时还需防湿内生。

都说:千寒易除,一湿难去。

湿性黏浊,如油入面。

湿气往往非单一致病,常与风、寒、暑、热、痰、瘀等邪气并存,形成风湿、寒湿、暑湿、湿热、痰湿、湿瘀等病理产物,使病情迁延难愈。

那么如何判断人体存在湿气呢?无论内湿或外湿,都具有重浊、黏滞、易伤人体阳气的特性,因此在症状表现上比较接近。

《黄帝内经》说因于湿,首如裹,意思是说,湿邪上扰可以使头昏沉、不清醒,如同被什么东西包裹住一样,甚至面部浮肿,并伴随有四肢乏力、嗜睡畏冷等症状。

另外,看舌象辨湿邪是最好办法:晨起漱口后,在自然光线下,若舌苔白腻,则多为单纯水湿或偏寒湿;现代日常生活中,冬有暖气、夏有空调,人体调节能力下降,抵御病邪能力减低,加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容易导致内湿损伤阳气,久而久之产生各种疾病。

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呢?常熬夜、重口味、喜生冷、嗜饮酒、长久坐常熬夜中医认为,熬夜伤脾肾表现出的乏力无神、肢体困重、腰背酸困等都是脾肾两虚的典型症状。

专家建议每晚11点前入睡,好的睡眠质量能够很好地恢复体力,保存阳气。

重口味现在大多数人喜欢吃辛辣刺激、肥甘厚腻的食物,易导致脾胃损伤,湿邪内生,从而造成肠胃闷胀、消化不良等。

因此,专家建议日常应多食清粥小菜以清肠胃,养成清淡饮食的好习惯,有利于身体健康。

喜生冷过食生冷、贪吃寒凉会使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,久之寒湿内生、气机受阻,导致腹痛腹泻、女子宫寒、男子阳虚等。

专家建议,烹调时加入葱、姜或蒸煮来减弱蔬菜水果的寒性。

嗜饮酒很多人喜欢聚会大吃二喝,三五好友凑到推杯换盏,经常酩酊大醉。

然而,过量饮酒加重湿毒,酒助湿邪,化热伤身,借酒浇愁万不可取。

长久坐现代办公,电脑前久坐常态。

中医认为,久坐伤肉,引发全身肌肉酸痛、脖颈僵硬和头晕沉重,且加重乏力、失眠、记忆下降等。

专家建议,久坐办公之余应适量起身活动,舒筋活络、畅通气脉、增强自身抵抗力,有助于阳气升发,运化功能正常,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目的。

综上可见,湿气对人体损伤严重,中医对 湿气的诠释较为深入。

我们现代人应重视湿气的危害,避免湿气的产生,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,振奋机体阳气,远离疾病。

文章: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一科 赵怡蕊配图:网络(侵删)#?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