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薛仁贵杀降:唐朝最大的屠杀战俘事件,一夜屠尽10万铁勒勇士

2025-11-08 05:17 来源:奇闻网 点击:

薛仁贵杀降:唐朝最大的屠杀战俘事件,一夜屠尽10万铁勒勇士

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,大唐帝国第二代领导人、中原与草原的共主、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去世,辉煌灿烂的贞观之治结束。太子李治于灵前继位,是为唐高宗。李治远不及李世民的雄武果决,但他接手的是一个强盛而又欣欣向荣的帝国,在李世民打下的坚实基础上,李治在继位初期励精图治,缔造了辉煌的永徽之治,大唐进入同样辉煌的李治时代。

作为李唐帝国的第三代掌门人,李治延续了李世民对外扩张的强势政策,唐军的军旗相继插上朝鲜半岛、漠北草原以及中亚腹地,大唐的版图达到极盛。大唐“无限”的扩张,也造成了唐军四面作战的情况,一些不安定因素也在暗中酝酿。

龙朔元年(661年),大唐帝国的藩属国回纥(占据漠北的草原汗国)首领婆闰去世,继任的比粟一改婆闰对唐称臣政策,计划“单干”,并联络铁勒九姓一起反唐。比粟反唐的消息传到长安,大唐朝野群情激愤,皆认为必须征讨,否则口子一看,其余各藩属国势必有样学样。于是,李治诏命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将,薛仁贵为副将,率领唐军远征漠北。

临行前,李治亲自召见了郑仁泰和薛仁贵,并为二人饯行,长安城内地百姓也热烈欢送唐军踏上征途。唐军翻越大漠,千里跋涉,大破比粟反唐军,比粟大败,仓皇远遁,最终再未出现。比粟败亡后只剩下铁勒九姓负隅顽抗,当时铁勒军有十万之众,唐军不过二三万,所以铁勒拒绝了唐军的招抚,郑仁泰见铁勒势大,剿灭比粟的战斗任务也完成了,意欲撤军,以防铁勒的反扑。

副将薛仁贵则认为如果不打垮铁勒,他们必然会尾随追击,届时唐军会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,大唐在漠北的声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。于是,薛仁贵强烈建议主将郑仁泰主动进攻铁勒,并自告奋勇亲率万人为先导打击铁勒,在薛仁贵的强烈要求下,郑仁泰同意了薛仁贵的进攻战略,最终唐军与铁勒军在天山(今蒙古杭爱山)遭遇。薛仁贵张弓连发三箭,接连射杀铁勒三员大将,铁勒军被薛仁贵高超的武艺吓得半死,再加上唐军雄壮的军阵,铁勒军士气顿时大跌。

薛仁贵趁着铁勒士气衰落之际,率领唐军攻入铁勒军阵,铁勒大败,余者跪降,10万铁勒勇士纷纷成为唐军的俘虏。面对这10万俘虏,郑仁泰一时不知该如何处理,薛仁贵认为要杜绝后患,必须用雷霆手段处理。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,薛仁贵以赐宴为名把这10万铁勒战俘集中在一起,随着三声号响,埋伏在外围的唐军一拥而上,10万铁勒勇士被悉数屠杀,是为天山杀降(也称薛仁贵杀降)事件。

天山杀降彻底消除了铁勒的威胁(九姓铁勒衰败,不再为边患),但毕竟“杀降不祥”,这也无疑是薛仁贵这位名将军事生涯上最大的污点。后来,郑仁泰、薛仁贵班师回朝,朝廷中便有大臣弹劾薛仁贵天山杀降一事,李治念及立有大功,最终功过相抵,没有追究薛仁贵,这件事才算翻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