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明长城被挖缺!被盗城砖!被偷石刻!有人还记得它的重要意义吗?

2025-11-11 04:31 来源:奇闻网 点击:

明长城被挖缺!被盗城砖!被偷石刻!有人还记得它的重要意义吗?

#讲好中国文化#

根据新闻报道,2023年8月23日下午,为了缩短路程,明长城被两人用挖掘机挖缺

明长城也就是大家最熟知的万里长城,是目前为止保留的最完善的长城,是世界文化遗产,世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。

明长城的质量和规模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。

根据文献记载,明长城修建之初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游牧匈奴的南侵,采取以守为主的战法,修筑的防御工事。其比较有利阻止了游牧民族的入侵,保证了明王朝的边防安全。

之后大明王朝和塞外游牧的蒙古族展开了长达两百多年的军事对峙。而长时间的对峙对双方都弊大于利。对明王朝而言,为了抵挡游牧民族机动灵活的入侵,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修筑并驻守长城,极大地扰乱了百姓日常的生产生活。而且少了蒙古族方面优良战马的供奉,有时损失较重。而蒙古族是游牧民族,其平时的米盐茶糖、锅碗瓢盆、针线等日常生活用品都依赖于明王朝。双方因战争不再进行互通交易,极大地损害了了双方的利益。

于是两方达成和平互市,主要为茶马互市。之后沿长城一线的贸易繁荣活跃。明蒙双方在和平友好时期沿长城一线的茶马互市,在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明王朝以茶御边的政治目的:明蒙交界之处,自东向西五千多里的地域,再无烽火示警的局面,呈现出一片和平景象。除此之外,蒙汉互市也缓和了双方紧张的民族关系,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。

而今天,明长城作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边界,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融合提供了媒介。而“不到长城非好汉”,“长城精神”“长城文化”等词的出现极大地证明了长城的价值。明长城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象征,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,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

明长城作为中华名族精神的重要象征,具有重要意义。在新时代下应该尽力保护并创新性地发挥它的历史文化价值,合理利用,可持续地推动长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。

那么对于挖断明长城,导致难以修复,以及多年来破坏明长城的行为,你怎么看待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