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萧锋惨败金门战役惊动伟人,55年授衔仅为大校,6年后才成将军

2025-08-21 13:36 来源:奇闻网 点击:

萧锋惨败金门战役惊动伟人,55年授衔仅为大校,6年后才成将军

1947年6月30日,随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,解放战争进入了大反攻时期,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冲破敌人的防线,使敌人溃败而逃。到1949年7月,大陆地区基本解放。我军集结重兵决定一鼓作气歼灭敌人,在我军士气高涨之时,一场战役的失利让伟人都动容。指挥这场战役的萧锋将军也因此降为大校,直至1961年才成为将军。这场战役也是解放战争中,我军唯一一次彻底的败仗,它就是金门战役。今天,历史老炮就为大家分析金门战役中令解放军全军覆没的原因。

1949年9月,在华东战场上,第三野战军决定发起漳厦战役,在叶飞的第10兵团干部会议上,叶飞决定在攻打厦门的同时夺取金门岛。最后决定由10兵团28军来承担这次进攻金门的作战任务。不过,28军军长朱绍清因病在后方治疗,所以这次指挥作战的任务就交给了28军副军长萧锋。

萧锋

说起萧锋,他是跟随我党从革命年代一路成长起来的将军。1916年出生,曾参加过土改农民运动,1928年参加红军,14岁成为党员。跟随红军一路披荆斩棘、屡立战功。抗战时期,他在林帅的115师任骑兵团政委,参加了平型关大捷、陈庄歼灭战等大大小小1365场战役。绝对称得上是革命老兵,经验丰富,指挥这场攻岛战还是没有问题的。

萧锋在接到任务后,十分重视,他也特别研究过守在金门岛上的国民党守军。当时守岛的是国民党第22兵团,这个兵团基本都是老弱病残,仅有2万人。在叶飞的整个作战计划中,相对比较轻松。而萧锋也认为这是手到擒来的事情。

1949年10月24日,第一梯队的三个团趁着涨潮抢先登岛,计划先稳固阵地将船带回,运送第二梯队。然而,在第一梯队刚登岛时,就遭遇了敌人强大火力的阻击,来不及稳固阵地,急忙应战。敌军出动飞机、军舰连番轰炸。登岛的第一梯队三个团9000余人坚持战斗了三天三夜,不敌敌军的进攻,全军覆灭,5000余人被俘。金门战役失利是解放军建军以来首次成建制覆灭的战役。战后结果令粟裕大发雷霆,要彻底追查叶飞责任,这次战役的指挥官萧锋主动承担了失败的责任。伟人得知金门战役的惨败后,顿时唉声叹息,心情沉重。

此次金门战役失利的原因也是多方因素造成的,但最大的原因就是“急功近利、大意轻敌”。自反攻以来,解放军战无不胜的士气让他们先入为主,不尊重对手,尤其是在部署进攻厦门的同时还有攻占金门,这就是轻敌与急躁的表现。粟裕曾电告叶飞:“应当集中兵力攻占厦门,再一举拿下金门,切不可分散力量。”叶飞并未遵守粟裕的指挥,这是轻敌。

自从蒋介石逃到台湾省后,沿海的岛屿成了国民党仅剩的依仗,金门岛是台湾省最后的阵地,在此战役之前,陈诚担忧金门失陷,便将胡琏和后来组建的12兵团都增援到了金门岛上,加上守岛的22兵团,国民党守岛部队约有5万兵力。而萧锋也发现了金门岛的增援,上报给了叶飞。但叶飞并未重视,认为他们只是困兽之斗而已,并将心思放在了汤恩伯固守的厦门。当28军的先头部队登岛后,立即遭到了数倍与我的火力打击,敌军还有装甲战车这样的大杀器,指挥官更是国军悍将胡琏。这也是此战失利的原因。

还有一点原因是登岛作战前准备不足,由于国民党撤退时沿路炸毁了所有的船只、军舰。28军能用的船也只够8000多人的部队渡海。原本计划在涨潮时,运送第一梯队抢滩登陆、稳固阵地随后将船只送回来。再运送第二梯队过去,拿下金门岛。可是在进攻时没有对涨潮作出足够的判断,导致第一梯队的船只因潮水退去,搁浅在沙滩上,被国民党炸毁。导致先头部队没有退路,支援部队没有渡海工具,只能愤怒地隔海相望,眼睁睁地看着先头部队的9000余人,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。

此次战役的惨烈无不令人叹息流泪。叶飞在他的检讨报告中写道:“金门战役的惨败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轻视对手,认为他们都是残军败将,一击即溃,导致我9000好儿郎白白牺牲。”伟人更是仔细地查看了战后报告,急功近利、大意轻敌在伟人脑海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追查责任的同时更要吸取经验教训。伟人还电告粟裕,要求他们以金门失利为戒,在作战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,切不可急躁轻敌、重蹈覆辙。

金门战役虽然以惨败收场,但这次惨痛教训也让解放军有了更加充分详细的准备。为之后顺利解放舟山群岛、万山群岛和海南岛等提供了可贵的经验,谱写了我军战斗史上新的胜利篇章。

萧锋因在金门战役中,在指挥上犯有严重错误,以致在1955年授衔时,本应是少将军衔的他,降为了大校军衔。直到6年后的1961年,才晋升为少将。

金门战役是一次惨败,但金门失利后,它给全军带来的教训和经验是值得的,这也算是对那些牺牲的战士英雄们的一丝告慰吧。

本文由历史老炮原创,关注我,带大家涨知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