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为什么年轻人的奉献精神越来越弱了,一心都在搞钱?

2025-08-21 14:00 来源:奇闻网 点击:

为什么年轻人的奉献精神越来越弱了,一心都在搞钱?

大家好,我是乌鸦君,

最近不少问我:为什么年轻人的奉献精神越来越弱了,一心都在搞钱?

作为年轻人中的一份子,本来我都不想搭理他们,因为忙着搞钱,哪有功夫。

转念一想,聊这个话题,不也是在搞钱吗?

一举两得,不算亏本。

所以今天刚好借这块宝地,回答下这个问题,帮咱们年轻人说说话,顺便搞下钱。

01先说第一个问题,年轻人的奉献精神真的变弱了吗?

肯定不是这样的,从社会各界的新闻报道来看,无论是抗洪救灾,还是扶贫攻坚,现在的主力军都是80后,90后。

这其中,甚至有不少人,还因此而牺牲,说这代人奉献精神很弱,简直是对他们的侮辱。

当然,你要对比上一代人的标准,差距肯定是很大的,但这个问题,并不能怪年轻人。

因为在当今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或者私有化的制度下,讲奉献,可能生存下去都是一个问题。

上一辈人,这么做无可厚非,他们的大部分时光,都是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度过的,相当一部分人,哪怕按部就班,多少也能安居乐业。

即便你只是一个普通工人,收入也不低,养几个孩子不成问题。工厂还配有幼儿园、子弟小学、子弟中学等等。

还有礼堂、活动室为他们服务,住房、教育、医疗都不用发愁。

这些东西,国家都包圆了,没了后顾之忧,肯定愿意奉献。

但这一辈人,都是在市场经济下出生的,你别说做工人了,就算你是985/211毕业的天子骄子,都被社会的压力搞得喘不过气来。

关键是他们的要求还不高,仅仅只是想有一间普普通通的房子,老婆孩子热炕头罢了。

但是,就这点要求,倾尽6个钱包+30年的负债都不一定搞得定。

能怪年轻人吗?

更为残酷的是,这种情况还在不断加剧,最近10多年里,广义货币供应量翻了5倍。资本收益和劳动收益相对比,仿佛隔着宇宙恒星。

也就说,一个活生生的年轻人,靠着自己的双手劳动,竟然不能搞定衣食住行,4项最基本的生活条件。

在这样窘迫现实下,也造成了第二个问题,年轻人只能一心搞钱。

02 年轻人只能一心搞钱

他们不是不想有更高的目标,更伟大的理想。

但是飘在自己奋斗多年的城市里,却毫无立锥之地,如何能考虑更宏大的愿景?

拿我身边的朋友来说,奋斗了数十年,15年好不容易涨够首付,准备驻扎在上海,开启全新的生活。

然而,仅因为工作上的繁忙,拖了半年没及时买房,价格就增加了一倍。

所有的计划都成了水中月,镜中花。

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,夫妻俩10年努力,连资产增值的零头都赶不上,怎么不令人悲哀呢?

当然,既得利益者,社会精英会说,大城市本身就不是让普通人立足的地方,你去次一级的城市不行吗?

然而现实是,不管你在哪个城市上班,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,都只能望而却步。

以武汉为例,普通大学毕业生,一个月也就4000-5000元,而当地的房价差不多也到了1.7万一平左右。

剔除房租,生活开支等等,一年的努力,依旧连个卫生间都不买起。

而且搞不好,人到35岁了,就要面临失业的问题,不搞钱,谁帮你啊?

难道还要等到延迟退休接近六十岁的时候,拿两千多元一个月过活?中间那二十多年就送外卖送快递进工厂对吗?

而且,年轻人也要成家立业,不搞钱你给我买房还贷啊;你给我的娃买奶粉尿不湿吗?

还是说,上班工作你帮我带孩子啊?

所以,指责年轻人不奉献,一心搞钱的那帮人,不是蠢就是坏。

物质是最基础最基础的东西,这点都没有,谈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,有什么意义。

听他们的话,好好努力,不求回报,来年让他们买一件更大的house,换台法拉利吗?

想的挺美的。

况且,钱这东西不仅仅是生活用的,还要有安全感。

稍微刷刷朋友圈,都能看到某某朋友、同事、亲人身边的人的了啥病。

然后只能上水滴筹,特别凄惨。

试问,谁想遭遇这样的情况,所以多搞点钱,有什么问题,至少能够为不可控的未来,装上一份保险,抵御或许会到来的危机。

毕竟,年轻人现在是一心搞钱,又不是一心抢钱有什么毛病。

03写在最后

说了这么多,回到话题的开头,我觉得可以用毛姆的话做个总结,那就是:

“人追求的当然不是财富,

但必须要有足以维持尊严的生活,

让自己能够不受阻扰地工作,

能够慷慨,能够爽朗,能够独立。”

不是吗?

如果没有这个前提,还去指责年轻人没有奉献精神,一心想要搞钱,未免太苛刻了。

有几个人能做到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