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为什么老百姓反感“被平均”?

2025-08-24 16:52 来源:奇闻网 点击:

为什么老百姓反感“被平均”?

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,农村居民为15705元,城镇居民为39428元。这是“人均”,并且是“可支配”,就是说理论上,一个农村家庭或城镇家庭如果有3口人,那么可支配收入就有47115元或118284元。老百姓纷纷表示“被平均”了,因为跟目前生活的观感是不一致的。

为什么老百姓对“被平均”反感?

第一,社会环境的变化。特别是疫情影响,让很多在某些行业谋生的老百姓生活艰难。这个时候看到这些公布的数据,觉得是在粉饰太平,担心决策层可能会依据这些数据来判断,老百姓生活依旧良好,从而不会设身处地的去为老百姓谋福利。

第二,怀疑统计局统计的数字来源。因为统计数字,一要看样本的选择,二要看样本的数量。样本的数量,我觉得是没什么问题的,主要是样本的选择,如果样本在发达地区选,那收入肯定是高的,如果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都选,那不发达地区肯定就“被平均”了。老百姓担心,为了让数字好看一些,只在发达地区选取样本或选取更多的样本。

第三,可能认为数字容易“造假”。因为原始数据是不公开的嘛,而且很可能是上级下达某一个指标,下级怎么完成是你的事,完不成就是政治站位不够,工作不到位,要被追责。为了不被追责,下级就得“想方设法”完成这个指标。

曾有一个体制内的朋友说,上级给他所在的部门下达任务一年要引进投资2亿元,完不成就要追责。至于为什么上级要给他们部门这个任务呢,当然是上级的上级下达有任务。为了不被追责,只能用统计方法、计算方法等“技术手段”来完成。上级知道吗?我想是知道的,但没办法,上级也要完成这个任务。统计部门依据报上来的数据进行统计,无论采用多科学的统计方法,统计出来的结果都是不可信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