邓稼先的2个子女现状如何?女儿曾是下乡知青,目前定居国外从医
邓稼先的2个子女现状如何?女儿曾是下乡知青,目前定居国外从医
邓稼先用他的一己之力推动了新中国核事业的发展,在世只有62年,默默无闻大半生,却获得了5个国家级奖项。
然而,这样一位无名英雄,却差点因为工作耽误了孩子的前程。
1970年,邓稼先的女儿邓志典孤身一人坐车来到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。这个从小就有“知识分子爸爸”的女孩儿,却没有像大家想的一样有优渥的教育环境。
来到建设兵团不久,她就被分配到了一个工厂,条件极其艰苦,粮食不够吃,被褥也凑着用,一个野菜馍馍要吃好多天。
第一个年头熬过去后,邓稼先放心不下女儿,放弃了工作后可以休息的日子,带了几罐从戈壁滩省吃俭用剩下来的肉罐头,花了20天的时间,来到了女儿面前。
看着女儿大快朵颐地吞着罐头,邓稼先感觉心酸不已。

一、立志科学救国
这种有了上顿没下顿的艰苦,邓稼先是知道的,那是老一辈打江山坚持下来的奋斗精神:“一不怕苦,二不怕累,更不怕死。”可是,邓志典这一年才16岁啊,毛头娃娃怎么能受得了这样的苦?
邓稼先却若有所思道:“我这两个孩子都不是孬种,什么叫吃不得苦?”
的确,虎父无犬子,邓稼先在邓志典这么大的时候,就有了“视名利如粪土”的豪迈理想。
上世纪二十年代,邓稼先出生,受到家庭的“书香氛围”熏陶,他很小的时候就有了“文人风骨”。
1937年,“七七事变”之后北平沦陷,日军肆意妄为,为了平息北平的反抗声音,日本人组织部队,用武力胁迫工人和学生们庆祝他们的胜利。邓稼先的爱国志向不允许他这么做,他暗地里参与组织了同学们的游行反抗,当着校长的面把日本人私发的传单撕碎。

这一行为直接被安插在学生中的特务所关注,对日本军方来说,枪打出头鸟,擒贼先擒王。出于保护邓稼先的考虑,也为了能让他继续求学,父亲邓以蛰动用关系,送他去了昆明学习。
不久,邓稼先考入了西南联大物理系,在学习新知识的阶段,他的笔记本里写着父亲曾经叮嘱过他的一句话:“要学习科学,用科学救国家于水火。”
凭借着有志青年的满腔热血和对父亲教诲的深切感激,邓稼先在建国前又到了美国普渡大学留学,不到两年的时间,完成了所有学业,并且成为了第一个26岁的“物理学博士”。
由于太过年轻,再加上邓稼先的脸庞比较稚嫩英俊,身边人都慨叹:娃娃都能成为博士。

二、为大家舍小家
毕业还不到一年,面对美国开出的诱人条件:十万元年薪,免费提供住房,研究经费额外补贴。他想都没想,就选择了回到积贫积弱的国家,因为他记得最开始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出发。
当时,中苏关系恶化,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建设支援,美国又因为意识形态问题和发展地位的冲突处处对中国进行钳制,这其中最大的威胁之一,就是核威胁。
回国之后,邓稼先被安排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,作为助理研究员,每天的工作就是研究原子核理论。他的脑子里装的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核知识,又由于工作极度认真,1958年,邓稼先被秘密任命为原子弹设计的负责人。工作环境也从相对安稳的地方,搬到了大漠孤烟的荒凉地,这一搬就是28年。

在邓稼先隐姓埋名之前,他有过一段幸福的家庭生活,当时,他和妻子许鹿希生有一儿一女,一家四口其乐融融。
邓稼先除了是个工作劳模外,还是个家庭劳模,不仅帮妻子打点各种家庭事务,只要不忙了就围着两个孩子团团转。特别是对于大女儿邓志典,每次都要亲口听到她叫“好爸爸”后,邓稼先才会心满意足地笑起来。
小儿子邓志平更是没完没了地缠着他,要和他一起捉蛐蛐儿、放鞭炮,妻子责怪他太宠着孩子,对此,邓稼先却温和地说到:“小孩子,这个阶段不玩,什么时候玩啊?”
其实他陪伴家人的时间并不多,1958年以后,他甚至直接失去了和家人相处的宝贵机会。

三、儿女事业有成
因为工作性质太过于保密,邓稼先不能和妻子透露半点消息,妻子许鹿希也理解他的事业,等邓稼先离开家之后,照顾老小的重担全部落在了许鹿希一个人身上。
这样一来,孩子们的学业更无暇顾及。
1977年,邓稼先和同事们聊起了孩子们的终生大计,无一例外——这些国家功勋的孩子,由于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和监督,他们中的大部分,在学业上都面临着考验。
邓稼先自知每日忙碌,亏欠这一双儿女。

国家恢复高考的时候,邓志典当时在一家皮箱厂是一个普通工人,文凭也只有小学学历。
在戈壁滩上没日没夜地操劳后,邓稼先恰巧幸运地得到了三个月的休息时间,面对没有什么“物理功底”的孩子,他亲自教学,用被别人翻烂了的课本,带孩子们学习到凌晨3点,最后,两个人都考上了当时普通的大学。
那么,邓稼先的这两个后代,后来怎么样了?
由于在内蒙古插队的经历,邓志典见到了建设兵团的人们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身体变化,她对医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,本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,最后,留在了异国他乡工作并定居。

弟弟邓志平则选择了深造工科,从重庆大学毕业后,他加入了四川省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,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母亲,他不愿意被媒体过多关注,所以,这些年一直低调行事,退休后也在幕后参与了大学课本的编排。
1986年夏天,邓稼先因病离世,他的两个儿女都成为了重要的科研工作者。薪火相传,或许,这也算是对父亲最好的告慰吧。
-
- 木村纱织、福原爱,日本两高人气美女,退役后婚姻与人生大不同
-
2025-11-17 01:52:04
-
- 从“顶流男神”到“变态”,36岁马天宇,是如何跌落“神坛”的?
-
2025-11-17 01:49:50
-
- 新四军四大支队司令员,三位成为开国功勋,另外一位被错杀
-
2025-11-15 16:26:01
-
- 山东临沂6个最佳旅游景点,临沂周边好玩的地方推荐
-
2025-11-15 16:23:47
-
- 你真的对水稻很了解吗?
-
2025-11-15 16:21:33
-
- 木蜂,因喜欢在木材和竹杆上凿孔为巢而得名,时常被误认为胡蜂
-
2025-11-15 16:19:19
-
- 马斯克VS特朗普:从"造梦老铁"到"互撕冤家",好戏上演结局如何?
-
2025-11-15 16:17:05
-
- 六部因尺度太大而惨遭封禁的动漫,你看过几部?
-
2025-11-15 16:14:50
-
- 第一次鸦片战争:中国近代史的屈辱与觉醒
-
2025-11-15 16:12:36
-
- 陈瑶:从“暗黑萝莉”到“剧抛脸”,90后小花的破茧之路
-
2025-11-15 16:10:22
-
- 1975年希拉里嫁给克林顿:白色长裙,金发爆炸头,颜值不输女
-
2025-11-15 16:08:07
-
- 10月汽车销量榜TOP10解读,比亚迪独占6款,Model Y仅排第四
-
2025-11-15 16:05:53
-
- 6部经典青春偶像剧推荐!唤醒你的青涩回忆,留下你最喜欢的那个
-
2025-11-15 16:03:39
-
- 衡阳保卫战 战损1:5
-
2025-11-15 16:01:25
-
- 河南最出名的六道菜,每一道都是“豫菜之魂”,看看你们吃过几道
-
2025-11-15 15:59:10
-
- 福州一中迎来新校长!
-
2025-11-15 15:56:56
-
- “茶禅一味”到底是怎样一种境界?
-
2025-11-12 11:00:38
-
- 古代的春药以何物做成?原来随处可见,大家都吃过
-
2025-11-11 04:46:41
-
- 《琅琊榜》飞流身世之谜
-
2025-11-11 04:44:27
-
- 那些看一次哭一次的催泪漫画:我这一辈子,绝对不会辜负你贺知书
-
2025-11-11 04:42:13



吴施蒙事件完整版(吴施蒙是哪个学校的)
武汉十七中教室门(忘忧花和忘忧草的区别仙踪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