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女排记忆:巅峰时期的马蕴雯战力到底有多强

2025-08-23 18:00 来源:奇闻网 点击:

女排记忆:巅峰时期的马蕴雯战力到底有多强

中国女排历来盛产好副攻,即使从新世纪算起,也有刘亚男、赵蕊蕊、张萍、马蕴雯、徐云丽、薛明、颜妮、杨珺菁、袁心玥等一大批人,这中间,赵蕊蕊、颜妮等7人随中国女排获得过一次以上的世界冠军,但伦敦周期的马蕴雯、薛明最为可惜,虽身手不凡,直到职业生涯终结也没什么斩获,带着理想而来,又带着悲情离开。从08北京奥运会初登世界大赛舞台,到2012伦敦奥运会谢幕,马蕴雯四年征战,四次冲顶未遂,马大姐到底战力几何?为什么一次次错失冠军加身的机会呢?

马蕴雯

不惧压力,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马蕴雯

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女排,率先在副攻位置实现高大化,这一时期先后有赵蕊蕊、马蕴雯、薛明、徐云丽、陈瑶、罗瑜等一批高大化副攻涌现出来,再加上尽管身高不突出但身体素质好、技术能力很强的刘亚男、张萍、陈静,可以说在中国女排的副攻线是人才很多、竞争激烈,尤其是赵蕊蕊和刘亚男,前者是高大型副攻的标杆,依靠身高获取了进攻和拦网的绝对优势。后者是快速、全面型副攻的典型,集速度、变化、全能于一身。2005年,19岁的马蕴雯进入中国女排国家队,闯入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中,这位来自上海女排的副攻,尽管没能参加2006年世锦赛,但由于实力不俗、进步较快也成为陈忠和教练十分看好的后起之秀。

马蕴雯赛场风采

1、在联赛中锋芒毕露,上海女排曾是联赛的冠军大户,然而当马蕴雯进队时,上海女排已经从联赛“五连冠”的巅峰跌落下来,正处于低谷期,2004/2005年联赛,18岁的马蕴雯被推上前台,首次参加联赛就担纲主力副攻,与刘亚男、张萍、陈静、吴咏梅等名将展开竞争,马蕴雯以擅打背飞、拦网好、发球好的特长技术在联赛中崭露头角,拦网成绩一度排名联赛第二位,正是缘于联赛中的突出表现,马蕴雯进入了当年的国家队大名单,开始在更大的平台上追逐排球梦想。

马蕴雯

2、充满自信是马蕴雯不断进步的基础,后期的马蕴雯之所以被称为“马大姐”,皆源于其自信、阳光、上进、豪横大气的性情,“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”的劲头使得她敢于直面竞争、敢于抢抓机遇,2005年前后的中国女排,在副攻位置有竞争也有机遇,25岁的刘亚男虽然正值当打之年,但身材劣势是硬伤,其技术能力逐步受到世界强队的限制,24岁的赵蕊蕊和23岁的张萍年龄更小但一直伤病缠身,无法维持全勤和稳定的竞技状态,中国女排从长计议必须加快人员培养。马蕴雯的自信和坚持使她在中国女排的副攻竞争中赢得主动,通过瑞士精英赛、世界女排大奖赛等一系列赛事的磨炼,其能力逐渐得到认可。虽然2006年世锦赛没有参加,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成功占据了主力位置,首次参加大赛,就基本打满全场,表现突出,与队友一道获得奥运会铜牌。

在英才汇聚的中国女排,位置竞争是常态化的,没有竞争就谈不上提高,竞争是压力也是动力,如何面对竞争、如何赢得竞争,考验的不止是技术和能力,也是心态、情绪和定力,无疑比赛型的队员更具竞争力,更易于被团队吸纳,马蕴雯即属于此。

马蕴雯2008北京奥运会表现突出

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的12人阵容安排有些不走寻常路,主攻只有王一梅、杨昊、李娟三人,而副攻却配备了四人,分别是赵蕊蕊、马蕴雯、薛明和徐云丽,这四人均为高大型副攻,不惧怕和欧美副攻硬拼,接应位置是周苏红和从副攻位置转来的刘亚男。赛前都猜测伤愈归来的赵蕊蕊必定占据主力位置,赵蕊蕊的对角或由马蕴雯和薛明来轮流上场,但实际上陈忠和教练的安排是马蕴雯主打,薛明作为赵蕊蕊的替补。实战证明,马蕴雯作为三点副攻,奥运会整个赛事中打得相当出彩,实现了陈忠和教练的赛前预期目标。

马蕴雯比赛数据

1、奥运会总体表现可圈可点,作为马蕴雯的首次大赛,她表现出敢于发挥的特质,全部8场比赛共计得分82分,位居总得分排行榜第13位,队内仅次于王一梅的120分和周苏红的83分,居第3位。进攻103次,失误14次,得分47分,效率为30.8%,队内同样紧跟周苏红和王一梅,排名第3。拦网105次,得分25分,排名拦网榜第6,队内第1。发球123次,得到10分,局均有0.33个发球得分,排名发球榜第7,队内列周苏红之后,居第2。就进攻、拦网和发球三项副攻职能来说,马蕴雯的表现无论是队内、对外都是排名非常靠前的。

马蕴雯数据

2、拦网出色,超出教练预期,作为三点副攻,当马蕴雯与周苏红和李娟轮到前排时,马蕴雯主要担负拦网和掩护任务,进攻并不是头等职责,统计数据显示,马蕴雯共计拦网105次,比周苏红的50次和李娟的47次要高出一倍以上,拦网得分达到25分,同样比周苏红的3分和李娟的12分要高出很多,显示出马蕴雯在拦网端的积极、主动,阻击效果十分明显。同时通过不惜体力的战术跑动和起跳,为2、4号位的进攻创造条件,通过积极的掩护和扯动,减轻周苏红和李娟的进攻压力。

马蕴雯比赛数据

3、马蕴雯已成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副攻线综合能力最强一人,本届奥运会副攻由赵蕊蕊和马蕴雯主打,虽然赵蕊蕊打的是两点副攻,但赵蕊蕊由于饱受伤病困扰,进攻和拦网威力已经严重下降,尽管球队对她抱有厚望,实际发挥与巅峰时的水平却大打折扣。进攻118次,得分52分,进攻成功率为44%,马蕴雯进攻103次,得分47分,成功率为45.6%。拦网本是赵蕊蕊的强项,但拦网72次,得分仅有10分,而马蕴雯拦网105次,得到25分。发球方面,赵蕊蕊发球85次,得分3分,而马蕴雯发球则有很好的表现,共计得到10分,局均有0.33个发球得分,排名发球榜第7,队内排名第2。

马蕴雯比赛数据

4、具备与世界最强副攻比拼的实力,北京奥运会上表现突出的副攻是古巴的卡里罗、美国的波恩和斯科特、巴西的法比亚娜、日本的荒木绘理香,她们总得分排名分别是第9、10、11、17、20,马蕴雯排名第13,与卡里罗、波恩和斯科特不相上下,比法比亚娜和荒木排名要好。马蕴雯拦网局均0.83分,仅次于荒木的0.86和法比亚娜的0.84,比卡里罗和波恩要好。发球方面仅有马蕴雯和荒木进入发球榜的前十。综合当时风头最劲的几位副攻,马蕴雯与世界一流副攻相比可以说是旗鼓相当,不分仲伯,马蕴雯应该是本届奥运会最佳副攻的有力人选,是继赵蕊蕊之后中国女排又崛起的一名顶级副攻。

马蕴雯2010世锦赛继续有高光表现

2008奥运会之后,陈忠和时代结束,中国女排步入动荡期,主教练更替频繁,由蔡斌到王宝泉再到俞觉敏,两年三帅,这种不稳定也直接影响到中国女排的队伍稳定和成绩,尤其是2010年世锦赛,中国女排十一战六胜五负,仅获得第10名,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成绩。但本届世锦赛也不乏亮点,其一是二传魏秋月荣获最佳二传称号,其二是马蕴雯成为中国女排值得依靠的强点,成为名副其实的女排“马大姐”。

世锦赛数据

1、成为中国女排最重要、最稳定的得分点,本届世锦赛王一梅、马蕴雯共计得分分别为172和130,得分榜排名第9和第21位,队内排名前二。值得称道的是马蕴雯的进攻成功率达到53.37%,排名扣球榜的第2,仅次于科舍列娃的53.88%,马蕴雯的进攻成功率也是当时世界各国副攻最高的,比08奥运会时又提升了一大步。拦网威力不减,以局均0.78个得分排名拦网榜第6,中国女排队内第2,仅发球排名比08奥运会有所退步,局均发球得分由0.33滑落到0.16。但马蕴雯在中国女排极其困难的形势下,打出了自己的水平,成为中国女排混沌迷乱中不多的亮色。

世锦赛对比数据

2、继续保持了在世界副攻实力榜的前列,马蕴雯综合得分能力仅次于意大利的吉奥里,与土耳其的艾达相当,比巴西的法比亚娜要强。进攻成功率大幅领先这些优秀副攻,比排名第9的意大利吉奥里高出近7个百分点。拦网能力方面与薛明、塔伊萨、法比亚娜并驾齐驱,同属第一梯队。可以说马蕴雯是靠速度、变化与世界强手对抗,是中国女排副攻在身体能力、力量都逊色与欧美对手的情况下,靠出众的技术、意识在世界排坛打出了骄人的战绩,是相当优秀的世界一流副攻。

生不逢时,虽技术一流,却难掩悲情

马蕴雯虽然之后又接连参加了2011世界杯、2012伦敦奥运会,但都没有等来拥抱冠军一刻,职业生涯难免有些悲情,当2012奥运会结束,女排将士们无不遗憾地流下热泪,对马蕴雯来说,四年奋战,壮志未酬,虽然离开,但心有不甘。

失意马蕴雯

我们盘点这个周期的中国女排屡次冲顶不成的原因,经验教训是很多的,但最主要的原因一是2004奥运会后人才培养的断档,始终凑不齐一支整齐的队伍,靠老队员苦苦支撑局面,虽然冯坤、周苏红、刘亚男等一批老将都曾叱咤风云,但年龄的老化,使得技术、能力难以发挥出来。同时风格、特点、套路被对手吃透后,再难以打出以前的效果。原因二是伤情控制非常不理想、不科学,这一时期,中国女排出现如赵蕊蕊、冯坤、张萍、王一梅等较大面积、较严重的伤情,正值当打之年出现如此严重的伤病,不但使个人运动寿命大减,也严重损伤了中国女排的战斗力,这几次大赛都有严重的减员和阵容的不整,造成中国女排有心无力。种种主客观原因凑到一起,引发了伦敦周期球队成绩不佳的后果,引发了包括马蕴雯、王一梅、薛明这一代女排名将们黯然收场的悲情结局。

马蕴雯赛场英姿

最后的结语:马蕴雯无疑是伦敦周期,中国女排最好的副攻,是世界排坛的顶级副攻,足够优秀、足够努力、战力够强,但她的排球之路与中国女排的低迷期交织在一起,注定遗憾地划上句号。潮升潮涨、云起云落,高低起伏不可避免,我们今番的中国女排记忆,要说的是像马蕴雯她们这一代女排国手,始终与中国女排共进退,身处低谷依然顽强拼搏,即使不能夺魁,也要向最好的结果努力,也要展示出最好的中国女排和最好的自己,有如此的气质和信念,纵然结局不圆满,在热爱中国女排的球迷心中,只有敬意与喝彩!